【摘要】如今,餐飲O2O 已經是大勢所趨,線上線下也在加速融合。無論餐飲企業是借助餐飲O2O平臺來進行營銷推廣,還是自建微信公眾號或APP進行服務提供與關系維護,二者總是相輔相成的。無論O2O將要走向何方,線下永遠是根本,產品與服務體驗才是用戶最最看重的地方,這才是真正凝聚用戶實現落地的地方。而線上的發展則能幫助產品和服務獲得更大范圍的傳播,影響更多的用戶。
在2010年之前,不管是用軟件完成前端和后端的管理,還是硬件的升級,餐飲老板意識層面一直圍繞著“功能”這個點,把餐飲軟硬件看成一個工具。與之對應的,活躍于當時的ERP企業,無論開發語言、開發技術或者是軟件功能的實現方式,都聚焦在功能的層面,郭佳肅認為未來這部分企業也一定會走向集中。
2010年之后,這個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外賣、團購的發展加速了這個行業新技術融入的速度。餐企對信息化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停留于工具的使用,除滿足自身ERP功能之外的,跟團購、外賣、支付和互聯網平臺對接等功能方面,有了更多需求。
中國今天的連鎖餐飲企業相比于麥肯,在營收規模、門店數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處于比較低的階段。但隨著餐飲市場的高速增長,市場份額正在逐步縮小差距。優秀的餐飲企業有了自身發展和擴張的需求后,在選擇合作伙伴和ERP企業的時候,不僅僅看功能,更注重餐飲服務商與企業未來的發展匹配的滿足度。
總體來說,餐企選擇餐飲服務商的標準:①產品的功能要好;②研發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要好;③與餐企全方位的匹配度也要好。
1. 餐廳信息點評:這是大眾點評揚帆起航的地方,深耕細作10來年,積累了大量的餐廳點評數據,對市場培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2. 餐飲團購:連續創業者王興將美國的GroupO模式引進中國成立了美團,從此團購市場一發不可收拾,一度開啟“千團大戰”模式,讓整個餐飲市場全面接受最原始的餐飲O2O洗禮。
3. 餐飲外賣:外賣一直都有,但是由于餓了么的出現,一年超12億的交易額讓互聯網餐飲外賣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隨后各大互聯網餐飲巨頭如美團、大眾點評都積極跟進,阿里也成立淘點點切入外賣市場。
4. 餐飲預訂:嚴格意義上來說網絡餐飲預訂也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舶來品,典型代表是OpenTable。在2014年6月13日,美國在線旅游龍頭公司Priceline宣布將以26億美元的總價格收購美國網絡訂餐平臺Opentable。這一消息很快傳到國內,讓國內原本熱鬧的餐飲O2O領域再度升溫。然后我們就看到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等(沒錯,還是它們)掀起了新一輪的餐飲O2O布局。
5. 美食交友:該模式是從互聯網美食網站的探店活動演化而來,美食社交應用去哪吃正在北京和長沙兩地分別進行該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簡而言之就是,美食網站或美食應用運營平臺結合餐廳特色策劃專門的美食交友活動,在線上招募美食達人進行試吃,在線下進行美食品鑒與交友活動。
6. 私人訂制:早在2010年春節期間,深圳一些五星級酒店就推出了廚師上門當私廚制作家宴的服務,十分走俏。當初,這一模式的出現是餐飲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主動推出的一項服務,但終究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形成規模。如今,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結合LBS特性預約周邊餐廳或酒店的廚師已經十分便捷。
協作整合才是方向
但是愛特安為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無法說哪種方法是絕對正確或者錯誤的,但有一點可以被確認的是,誰能真正實現商戶、平臺、用戶的三方共贏,誰就能有真正的未來。誰能更好的滿足用戶對于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誰就能在用戶爭奪戰中取得勝利。